当地时间2025年7月23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双方政府官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三轮直接谈判结束。在该轮谈判中,俄乌双方就换俘协议达成共识,同时乌克兰也释放出停火信号。
从俄乌冲突的最新动态来看,战争在短时间内还会持续。截至目前为止,俄乌冲突已持续1247天,在俄乌作战过程中,一种全新武器被大量投入战场——无人机。无人机在俄乌战场上展现作战能力的同时,无人机战争的风暴眼正在悄然转向东方。
目前,我国在军用无人机研发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梯队,具体如何,我们下面进行仔细分析。
目前,俄乌双方的无人机攻防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无人机攻防战将会成为俄乌双方在未来冲突中的主要对抗形式。无人机在常规武器领域正在重塑全球认知,在7月23日俄乌第三轮直接谈判之际,俄乌之间曾爆发过一场大规模的空战,外界对此猜测双方是为了争夺谈判筹码。
当地时间2025年7月21日凌晨,乌克兰的无人机群穿过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到达莫斯科上空,这次袭击动用的无人机数量是乌克兰自冲突爆发后调动的规模最大的无人机群,超过300架无人机从不同方向抵达莫斯科附近。
夜色里,乌克兰16架远程无人机在50米低空突袭莫斯科,其中有5架无人机突破了S-400防空系统,触发克里姆林宫的空防警报。随后,俄罗斯派出426架无人机和24枚各类导弹对乌克兰展开报复性空袭。
空战结束后,俄罗斯公布:成功击落172架乌克兰无人机。乌克兰公布成功拦截了200架俄罗斯无人机和大部分导弹,在乌方电子战设备压制下,203架无人机未击中目标,乌方有3处地点遭23架攻击型无人机袭击,12处地点被遭拦截的无人机或导弹的爆炸碎片击中。
在2022年2月28日,也就是俄乌战争爆发的第4天,乌克兰军队就在作战中使用了土耳其制造的Bayraktar TB-2察打一体无人机参与作战,精准摧毁了一支俄军装甲车队,2套9K37“山毛榉”防空系统、3辆TOS-1A温压火箭炮和7辆后勤卡车。
俄军总参谋部在战前认为乌克兰军队装备的“TB-2”无人机在强电磁环境下无威胁,因此并未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反制战术。但就在战斗当天,俄军的电子干扰设备因被乌军损坏,并未及时发现乌军无人机,从而损失惨重。
当时乌克兰军队装备的TB-2无人机价值500万美元,但该武器仅用了4枚导弹就摧毁了俄罗斯军队价值2.3亿美元的装备,双方代价比达到了惊人的1:46。此战之后,乌克兰的无人机打破俄罗斯军队装甲优势的神话。
战争初期,俄罗斯军队的坦克和装甲车主导战场,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占领了乌克兰约20%的领土。但随着乌克兰军队无人机的参战,俄军在战场上的处境逐渐由优转劣,乌军的无人机对俄军造成了“不对称进攻”。
乌克兰军队率先使用无人机,给俄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随后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放弃大规模装甲进攻的战术,转为采用小型步兵或摩托化小队渗透式进攻。这种战术也因规模较小,导致俄军在战场上的推进速度减慢。
乌克兰军队使用无人机参与实战不仅引起了俄军在战术上的转变,同时也使俄罗斯前线防空部队紧急换装“铠甲-S1”弹炮系统,48小时内后撤40公里。无人机首发见效后,乌克兰对土耳其TB-2的订单量暴涨300%,北约也加速为其提供微型无人机。
遭乌军无人机打击后,俄罗斯军队在第一时间转变战术,同时俄罗斯副总理鲍里索夫在2022年5月5日表示:俄军已派出新一代“寻衅者”激光系统进入战场对付乌军的TB-2。此前,俄军只是在战场上使用“海鹰-10(Orlan-10)”、“Eleron-3”等侦察无人机进行战前侦察,并未直接参与作战。遭受乌军无人机打击后,俄军调用“见证者-136”、“Forpost-R”、“猎户座/步行者”等攻击无人机、攻击巡飞弹陆续投入战场。
见识到无人机的实战效果后,俄罗斯军队意识到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巨大作用,开始对在战场上缴获的乌军TB-2无人机残骸进行研究,逆向研发“天竺葵-1”自杀无人机。
俄乌冲突至2022年底,俄乌双方军队在作战中对无人机的使用就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双方的无人机日均出动量达到了100架次。无人机已经成为了双方军队前线班组标配的侦察、打击武器。
在之后的作战中,双方继续加大对无人机的使用量,俄罗斯方面还在不断进行研发,目前使用的“天竺葵-2”无人机就是仿制的伊朗自杀式无人机。乌克兰方面也开始出现地下作坊生产无人机。
随着俄乌双方对无人机的自主生产得以实现,战场上的无人机数量更多。不仅如此,进入2023年后,乌克兰军队在2月使用无人艇和无人机炸毁克里米亚大桥;9月派出426架无人机集群突袭了克里米亚。受乌军使用无人机集群刺激,俄军自然使用的无人机也更多。根据Lost armour数据库的最新统计,截至2024年1月29日,俄军在乌克兰前线发射的“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的数量突破了1000架。
北约在2023年的年度报告中显示,俄乌双方的无人机日均出动量已经从2022年3月的12架飙升至了427架,无人机使用量同比暴涨400%,无人机战争元年也在这一年确立。
进入2024年后,乌克兰成立了专门的无人作战部队,乌克兰成为全球首个将无人系统独立建军的国家,推动无人机作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目前,俄军平均每个月都会投放使用4000架自杀式无人机,俄乌双方的防空系统在无人机集群面前彻底失效,双方进入无人机的消耗战。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俄乌战场局势,双方动辄就派出几百架无人机作战。
至于俄乌战争最终会走向何方,尚未可知,但双方在作战中已经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无人机已经成为了现代化战争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武器。
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的广泛使用同时也证明了其卓越的战争优势,新型的现代化战争模式正在形成。那么我们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如何呢?
我国目前在无人机的研发应用领域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我国在无人机领域的研发起步于上世纪50-60年代,第一架无人机为“长空一号”。虽然研发起步较晚,但我们的研发速度非常快,在上世纪70-90年代完成了军转民,并同步将无人机应用于航拍、遥感、探矿等领域。在之后的时间里,民间对无人机的研发力量也开始增多。
进入21世纪后,大疆无人机在一众无人机企业中一鸣惊人,并同步助力军用无人机的研发。2005年,我国第一款察打一体无人机“翼龙”研制成功,之后又相继衍生出“翼龙-2”、“翼龙-1E”等多个型号,不断壮大“翼龙”系列军用无人机。另外,“攻击-2”、“无侦-7”、“无侦-8”、“翼龙-6”、“翼龙-X”、“云影-350”等无人机也相继问世。
目前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已经实现了三大突破。
第一,动力系统。我们最新研发的无人机发动机YS-11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600公斤,使用的是中科院520Wh/kg固态电池,航程超过美国无人机MQ-9B死神40%,同时能够在-35℃的情况下实现低温启动,该技术领先俄罗斯3倍。
第二,我们现在已经研发出“九天”母舰蜂群系统,能够实现电磁干扰、自杀攻击、态势评估、量子通信干扰分层打击,被截获率小于10⁻⁹。从蜂群的规模来看,我们的300架远超美国“郊狼”的12架,抗干扰能力也碾压俄乌现役装备。
第三,我国的无人机领域军民融合效果很好,大疆的“御-3E”顿巴斯实战故障率仅有1.5%,深圳电子湾还能够实现48小时定制飞控芯片。如此强大的民用无人机技术已让我们占领了全球80%的商用无人机市场份额,同时庞大的民用无人机设备量和成熟的技术也让我们的前线改装速度超过西方5倍还多。
不仅如此,我们的“翼龙-3”使用的沙漠高温测试弹舱冷却技术,60℃环境全负荷运行等先进技术已经经过实际检验,非常稳定。“中国九天”无人机载弹量为6吨(超过美国MQ-9死神4倍),最大航程达到7000公里,机腹可装载微型无人机数量达到300架,重新定义了“空中航母”。
不仅技术先进,中国无人机已经实现全国产,产业链完善。美国的“复制者计划”还曾因禁运钕铁硼磁钢延期了18个月,乌克兰军队曾使用我们的无人机改装用于作战。
如果没有中国的零部件,这些无人机将如何运转?无人机第一梯队的名号,我们当之无愧!
配查信-配查信官网-最好的股票配资网站-股票最新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